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迎来哪些变化?经过持续多年的调整升级,产业运行将呈现什么态势?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纺织产业又该如何迎接挑战、攻坚克难?2月23日,以“全面深化改革与纺织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中纺圆桌论坛第九届年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和研究机构、地方行业协会的专家和相关负责人,以及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纺织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及行业媒体的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探讨纺织行业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经济学家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利好背景下,坚持转型升级,解决瓶颈问题,纺织业迎来新的“黄金30年”。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将为纺织行业提供怎样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贾康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政进行了精辟解读。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中最突出的亮点,一是第一次明确形成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二是对现代市场体系的阐述与构架,三是对于混合所有制的提出与论述;都值得纺织行业深入研究领会。他特别指出,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不同于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调控,它强调的是多元主体互动,以最大的包容性形成一套制度安排和机制连接,有利于释放各方潜力、活力。这种发展模式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和谐发展的过程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中对于市场经济概念的演进。他认为,本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纺织作为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程度较高的行业,未来的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张燕生在会上指出,从2005年至今,纺织行业经历了多次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挑战。实践证明,早调整早主动。他认为,2012年是新旧发展模式的临界点,以往30多年的低成本驱动模式、简单模仿模式、大规模生产模式、粗放高碳模式、制造主导产业的模式,正在转向要素优化组合模式,创新驱动模式,高品质、小批量、定制和电子商务模式,低碳模式,以及研发与市场主导产业的模式,解决技术、人才、订单、融资和规范秩序等瓶颈问题,纺织业将迎来新的“黄金30年”。
论坛对纺织行业2013年的运行情况作了总结,并对201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行业运行态势进行了展望。
“稳中有增,来之不易”,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对2013年纺织行业整体运行形势的概括;而“稳中有变”则将成为2014年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高勇认为,“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原料市场仍有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是内需市场存在变数。他表示,2013年服装消费中城乡差别较大,农村人口消费仅为城镇消费的1/7,因此,对于服装、家纺等终端消费品来说,如何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值得思考,与此同时,随着中央强调城镇化的进程,内需市场格局将发生一定变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发言中,对“十二五”中后期及“十三五”的中国纺织业充满信心。他提出,未来中国纺织业应在“规模和效益并举”和“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继续成为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主流产业。